
全国服务热线:400-856-0586
在调理身体时,都常常会提到奇经八脉。但很多人又说不清楚,奇经八脉到底是什么?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十二经脉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奇经八脉 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它们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1、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联系总任一身之阴经;带脉约束纵行诸脉。二骄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的阴阳。即奇经八脉进一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
3、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③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④上行巅顶,⑤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交会腧穴:长强,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百会、水沟,神庭。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②向上行于阴毛部,③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④到达咽喉部,⑤再上行环绕口唇,⑥经过面部,⑦进入目眶下(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交会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阴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泉、承浆。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上行于脊柱内;③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④上达咽喉;⑤环绕口唇。
主要病候:腹部气逆而拘急。
交会腧穴:会阴,阴交;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
循行:①起于季胁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②横行绕身一周。
主要病候: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交会腧穴:带脉、五枢、维道。
循行:①起于小腿内侧,②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③与足太阴经相合,④过胸部,⑤与任脉会于颈部。
主要病候:心痛,忧郁。
交会腧穴:筑宾;府舍,大横、腹哀;期门;天突、廉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向上经过外踝,③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④经胁肋后侧,⑤从腋后上肩,⑥至前额,⑦再到项后,合于督脉。
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疼。
交会腧穴:金门;阳交;臑俞;天髎;肩井;头维;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风府、哑门。
循行:①起于足舟骨的后方②上行内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内侧,④经过阴部,⑤向上沿胸部内侧,⑥进入锁骨上窝,⑦上经人迎的前面,⑧过颧部,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蹻脉相会合。
主要病候:多眠、癃闭,足内翻等证。
交会腧穴:照海、交信;睛明。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没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蹻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③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足外翻等证。
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居髎;臑俞;肩髃、巨骨;天髎;地仓、巨髎、承泣;睛明;风池。
热敏灸是江西中医学院陈日新教授等创立的以探寻热敏腧穴进行艾灸,并通过激发经气感传活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新的艾灸疗法。而凯敦热敏灸仪,就是为了把这项技术带入百姓家庭使用而发明的。它能模拟高质量艾条燃烧时发出的光谱,引发灸感,没有耗材,不会烫伤,也没有艾烟,使用起来很方便,也很安全,不仅家庭主妇可以用,老人、小孩都可以使用,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兴趣,可以联系我们:1893336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