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凯敦电子 做您身边的健康守护者

【转载】中药加热敏灸治疗慢性盆腔炎 30 例疗效观察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4.13

中药加热敏灸治疗慢性盆腔炎 30 例疗效观察

徐海燕 张波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加热敏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 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30 例。 治疗组采用盆腔炎方加热敏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盆腔炎方加穴位悬灸方法治疗。 两组均治疗 3 个疗程,共 45d。 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 66.67%,有效率为 26.67%,总有效率为 93.33%;对照组治愈率为 46.67%,有效率为 33.33%,总有效率为 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热敏灸;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 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040(2008)05-0035-02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且无明显的病原体感染,缠绵难愈,易复发,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满意。临床上多采用中医药治疗,笔者从 2006 8 ~2008 1 月采用中药加热敏灸治疗慢性盆腔炎 30 例,取得较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本院 2006 8 ~2008 1 月的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 例,年龄 21~45 岁,平均(34.2±8.6)岁,病程 4 个月 ~13 年,平均(4.5±3.2)年。对照组 30 例,年龄 23~48 岁,平均(35.4±3.2)岁,病程 5 个月~12 年,平均(5.5±2.8)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及《中医妇科学》中气滞血瘀型标准[2],拟定诊断标准如下:少腹部胀满或刺痛,经行腰部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等。入选病例体表均可探查到热敏化腧穴,并排除其它妇科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穴位悬灸与中药治疗。

2.1.1 穴位悬灸 取穴:水道、足三里、子宫、次髎、中髎、关元、大肠俞、三阴交、归来。选择上述穴位中腹部、腰骶部各两个穴位,行定点艾灸,每穴 15min,每日 1 次,于每次月经干净3d 后开始艾灸,灸 15d 1 个疗程,共 3 个疗程。

2.1.2 中药治疗 口服盆腔炎方(自拟方):红藤 30g,银花15g,赤芍 15g,桃仁 15g,三棱 10g,皂角刺 10g,丹皮 10g,丹参 15g,延胡索 10g,王不留行 15g,泽兰 10g。服用方法:1d1剂,水煎 2 次,分早晚 2 次服用,于每次月经干净 3d 后服用,连服 15d 1 个疗程,共 3 个疗程。

2.2 治疗组 中药治疗同对照组。

2.2.1 热敏化腧穴确定 取穴同穴位悬灸,在上述穴位上,分别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操作,先行回旋 2min 温通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 1min 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 2min

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只要出现以下 1种以上(含 1 种)灸感反应就表明该腧穴已发生热敏化,如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麻、痛等非热感。

2.2.2 热敏化悬灸操作 分别在每个热敏化穴上实施艾条悬灸,直到扩热、透热或感传现象消失为一次施灸剂量,每日1 次,于每次月经干净 3d 后开始艾灸,灸 15d 1 个疗程,共 3 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妇产科疾病诊断治愈标准》[3]中慢性盆腔炎的治愈标准。治愈:自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正常;有效:自觉临床症状及局部体征明显减轻,炎性条索及包块明显缩小;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见表 1

 文1表1

 

 

4 讨论

慢性盆腔炎,中医无定名,往往根据其证候表现归于“带下”、“少腹痛”、“不孕”、“痛经”、“癥瘕”等范畴内,其发病机理为湿热邪毒侵入人体,蕴积于下焦,使气血瘀滞,血运被遏,瘀血阻滞于胞宫而发病。血瘀是其重要的病理变化。由于慢性盆腔瘀血证,药物很难达到部位,效果差,多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补肾养肝,调理气血,为妇科病之要穴;次髎属膀胱经,与肾、督脉密切联系,能清利湿热,理气调经;足三里穴和胃健脾,补气养血;关元为足三阴经与督脉交会穴,通胞宫,灸之可通调冲任,温肾助阳,对此穴进行艾灸,能调理脏腑功能,疏通全身气血。艾灸在未热敏化的腧穴上悬灸,在施灸过程中腧穴产生局部热感和皮肤红晕,并不产生感传活动,药力和热力达不到病所,很短的时间就会出现灼热,长时间难以耐受,因此治疗作用有限,临床效果并不十分满意。

陈日新等[4]认为人体腧穴存在静息与敏化态两种状态。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热敏化腧穴的最佳为艾灸热刺激,极易激发感传,乃至气至病所。其机理是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热敏化穴灸不仅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而且能使药物通透性增强而起更佳疗效 。盆腔炎方能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艾灸能调整脏腑功能,疏通全身气血,两者结合能

更好地改善循环,促进病愈。该研究表明,盆腔炎方加热敏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总有效率优于盆腔炎方加穴位悬灸疗法,能提高疗效,且此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费用低,值得临床

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 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6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16-319

[3]罗惠文.妇产科疾病诊断治愈标准[S].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8

[4]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7

(收稿日期:2008-04-01

咨询热线

400-85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