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服务热线:400-856-0586
热敏化穴温和灸治疗Hunt综合征1例
★ 陈更新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测试中心卫生院 南昌330002)
★ 陈日新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康部 南昌330000)
关键词:热敏化穴;温和灸;Hunt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 245.8 文献标识码:B
针灸临床中,Hunt综合征多预后不良,现认为其与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有关,引起局部面神经的缺血、水肿,本人应用热敏化穴温和灸为主治疗该病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案
胡某某,女,30岁,干部,于2005年11月10日就诊。主诉:口角右歪半年。半年前该患者无明显诱因晨起时出现左眉抬举障碍,口角漏气,漱口漏水,眼不能闭,并出现左耳后乳突部剧烈疼痛,向上牵扯至左侧头部疼痛,同时外耳道内出现刺痛,伴头晕、恶心、呕吐,呕当餐食物。随即当地医院就诊,中医诊断:面瘫(左)。西医诊断: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Hunt综合征)。经针刺治疗1个月后病情好转,左侧额纹较右侧额纹浅,左眼仍不能闭合,说话和笑时口角微有歪斜,左耳后乳突区无压痛,左耳廓、外耳道无新发疱疹,外耳道、耳廓内不感刺痛。后继续针刺治疗3个月病情未见明显改善,舌质暗红苔白稍黄,脉细涩;左侧额纹稍浅,左眼仍不能完全闭合,口角微向右歪斜,左唇方肌轻度萎缩,左鼻唇沟稍浅。于神阙、关元穴探查到腧穴热敏化,于两处同时施热敏化穴腹灸,数分钟后两处热感向腹腔深部灌注,终汇合一起向右下腹涌动,整个右下腹部感到温热,自觉右下腹热感高于施灸点部位。持续约35分钟后右下腹及神阙穴热流均回缩至关元穴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次日于右天枢内0.5寸、气海穴、左阳陵泉穴探及腧穴热敏化,于右天枢内0.5寸、气海穴同时施灸,立感整个下腹部有明显热流涌动,非常舒适。该灸感持续约40分钟后回缩至施灸点,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又于左阳陵泉穴施温和灸,立感透热、传热现象,经于左伏兔等穴行“接力”温和灸,热流沿左下肢外侧传导入左下腹,该灸感持续约40分钟后沿传导路线回缩至左阳陵泉穴,并感左阳陵泉穴皮肤灼热,乃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按上法治疗10次后,左侧额纹增粗,左眼能够闭合,眼睑力量稍差,口角微向右歪斜,左唇方肌仍稍萎缩,左鼻唇沟稍浅。继续按上法治疗30次后口角对称,病情痊愈。
2 讨论
该病多因外感风寒而起病,风寒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面颊,经筋功能失调。面颊为阳明、少阳经经筋所布,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少阳经络,至经气失和,经筋失养,纵缓不收,肌肉失于约束,故面颊瘫痪不能自主。正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论:“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而发面瘫。热敏化穴温和灸甚合本病病机,可温经通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热敏化穴为我们发现的一种新的疾病反应点,艾灸刺激这种反应点是最佳刺激方式。《标幽赋》指出:“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其同样也适合于艾灸治疗,艾灸热敏化穴所发生的透热、传热感,恰能激发经气感传,气至病所,故疗效确切。其传热感迅速,“得气”感明显,直达病所,故疗效显著。
本案患者早期多于耳廓周围探及热敏化穴,在此穴施温和灸,热量多能入耳(耳手足少阳经交合之处),上达头部、面颊,温通面部经络,使局部气血调和畅达,“头面为诸阳之会”,“耳为宗脉之聚”,故能鼓动人一身之阳气,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之功。患者晚期多于腹部探及热敏化穴,在此穴施温和灸疗效甚佳,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不仅存在着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系统,而且还存在着一个尚不被人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因此热敏化穴腹灸疗法能对脏腑及全身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并为“体表与内脏相关”的针灸学理论和“反应点就是最佳治疗点”的针灸学治病规律增添了新内容。
热敏化穴温和灸是一种对该病有效、无创痛、无副作用、简便价廉的新疗法,便于向各个医院,特别是农村基层医院推广,对于减轻患者,特别是农民患者的医疗费用具有实用价值。
(收稿日期:200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