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服务热线:400-856-0586
(摘自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 年 2 月 第 28 卷 2 期(总第 229 期),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热敏灸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15 例
孙凌蓉
(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针灸科,重庆 400030)
[中图分类号]R245. 884.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 - 2814( 2012) 02 - 130 - 01
[摘 要] 目的: 观察热敏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 15 例用热敏灸疗法对选取的热敏穴施灸。结果: 治愈 8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 93% 。结论: 热敏灸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较好。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 热敏灸; 治疗观察2011 年 4 月 ~ 2011 年 8 月,笔者用热敏灸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15 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5 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 4 例,女 11 例; 年龄最小 32 岁,最大 51 岁,平均 42 岁; 病程 1 个月 ~ 2 年,平均 10 个月。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②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③肘外侧压痛,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患肘,用点燃的清艾条在患者肘部距离皮肤 2 ~ 3cm 处施行温和灸法,以无灼痛感为度。回旋、往返、雀啄灸依次序施灸,每种手法1min,反复重复 2 ~ 3 遍,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患者细心、凝神感受灸感,在艾热的刺激下,施灸部位会产生 6种灸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 微) 热远部热、表面不( 微) 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当患者感受到 1 种或 1 种以上灸感就表明该部位已发生热敏化,即为热敏穴位。通常在局部压痛点、手三里穴处出现透热、扩热等热敏现象。在分别探查到的每个热敏穴上,再施以温和灸发动经气感传、疏通经络。施行温和灸直至热敏现象消失为一次施灸剂量。对完成 1 次治疗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异,一般 10 ~ 120min,标准为热敏灸感现象消失为度。每日 1 次,施足灸量,7 次为一疗程,治疗1 ~ 2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 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好转: 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无效: 症状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治愈 8 例( 53. 3% ) ,好转 6 例( 40. 0% ) ,无效 1 例( 6. 7% ) ,总有效率 93. 3% 。
5 典型病例
吴某,男,45 岁。右肘外侧疼痛 2 个月,作拧衣服、扫地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无法提物,休息时疼痛可减轻。查右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炎。用热敏灸疗法在局部压痛点和患侧手
三里穴处选取热敏穴施灸,治疗 3 次后痊愈,随访 3 个月未见复发。
6 体 会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肘劳”或“伤筋”范畴。病因主要为前臂反复做拧、拉、旋转等动作使肘部的筋脉慢性损伤,迁延日久,气血阻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2]。
热敏灸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促使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热 敏 灸 疗 法 是 基 于 腧 穴 热 敏 化 的 艾 灸 新 疗
法[3],腧穴热敏化现象在临床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 微) 热远部热、表面不( 微) 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这 6 种现象,所以在应用热敏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通过灸感探查确定热敏穴的位置,并在热敏穴上施以温和灸操作,患者极易感觉到肘部出现扩热或透热等热敏现象,这表明经气在发生感传,气至病所,从而达到“通则不痛”。治疗后,患者肘部明显感觉有一种轻松舒适感,可见“灸之要,同样气至而有效”[4]。观察表明,热敏灸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可靠。同时,应用热敏灸治疗过程中,点燃的艾条不接触人体,无创无痛,患者在舒适的过程中完成治疗,尤适宜于惧针、晕针者。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95.
[2]杜元灏,石学敏. 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 M]. 南京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5.
[3]陈日新,康明非. 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1.
[4]陈日新,康明非.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J]. 中国针灸, 2008,28( 1) : 44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