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服务热线:400-856-0586
(摘自上海针灸杂志 2013 年 9 月第 32 卷第 9 期,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编号:1005-0957(2013)09-0750-03
热敏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刘敏娟,穆敬平,王魁,郑苏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十堰 442000)
【摘要】 目的 观察热敏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0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 3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63.3%和 96.6%,对照组分别为 28.3%和 78.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配合功能训练是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针灸疗法;热敏灸;骨关节炎,膝关节;电针;功能训练;艾条灸
【中图分类号】 R246.2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3.09.750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n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LIU Min-juan, MU Jing-ping, WANG Kui, ZHENG Su. Tai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 44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functional training in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 (KO). Method Totally 120 KO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60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functional train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electroacupunctur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i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fter 3 treatment courses. Result The recovery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respectively 63.3% and 96.6%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versus 28.3% and 78.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functional training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KO.
[Key words] Acupuncture-moxibustion;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Osteoarthritis, Knee; Electroacupuncture; Functional training; Moxa stick moxibustion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和周围形成骨质增生为病理特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以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弹响、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是一种病情复杂、病程长及危害极大、亟待攻克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阻止该病发展的药物与治疗方法[1-2]。笔者采用热敏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 KOA 患者 60例,并与电针治疗 60 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 例 KOA 患者均为 2009 年 3 月至 2011 年 10 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治疗组中男 28 例,女 32例;年龄最小 41 岁,最大 73 岁,平均年龄(55±2)岁;病程最短 10 d,最长 15 年,平均(5.6±2.4)个月。对照组中男 24 例,女 36 例;年龄最小 42 岁,最大 74 岁,平均年龄(56±2)岁;病程最短 14 d,最长 12 年,平均(5.3±1.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2001年制定的KOA的诊断标准[2]。膝关节疼痛患者有下列 7 项中的 3 项者可诊断为 KOA。①年龄≥40 岁;②晨僵≤30 min;③活动时有骨响声;④有骨压痛;⑤膝部检查示骨性肥大;⑥无明显滑膜升温;⑦X 线摄片显示膝关节骨端边缘有骨赘形成。
1.3 纳入标准
①成年 KOA 患者,年龄≥45 岁,男女不限;②一侧膝关节患有骨关节炎,或双侧膝关节均患有骨关节炎选取骨关节炎较重的一侧作为观察部位;③患者近 1个月内未用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治疗;④符合上述的诊断标准;⑤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膝部有外伤和手术史者;②膝部有肿瘤、结核、骨髓炎、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等;③KOA 有明显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④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成骨性强直者;⑤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⑥哺乳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⑦不能坚持本方案或接受其它治疗方法影响
疗效观察者。
1.5 中止、剔除、脱落标准
①在治疗过程中因外出等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者;②未按医疗方案、医嘱执行者;③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者;④提前治愈而无需继续治疗者;⑤自行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热敏灸治疗
首先进行热敏腧穴的查找。医者手持调控并点燃的艾条,在患者病侧膝关节周围、腘窝附近的经穴(如犊鼻、内膝眼、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血海、梁丘、委中、委阳等区域)、压痛点、皮下硬结等反应物为中心,3 cm 为半径的范围内,距皮肤 1.5~2 cm 高度施以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艾热顺表面皮肤直接向膝关节深处灌注)或传热(从施灸点开始循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或扩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四周片状扩散)和非热觉中的 1 种或 1 种以上感觉时,即为发生腧穴热敏化现象,此点即为热敏化腧穴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热敏化腧穴被探查出,选择 2~3 个最敏感的穴位予以灸疗。患者采用舒适、充分暴露的体位,先回旋灸打基础,继而采用雀啄灸加强灸量、激发经气,再行温和灸温通经脉。医生需以手感受掌握患者的皮肤温度(患者以感温热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防止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对热敏点完1 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宜,一般从数分钟到 1 h 不等,以热敏灸感觉消失为 1 次施灸剂量。每日治疗 1 次。
2.1.2 功能训练[3]
①仰卧举腿,取卧位,做直腿抬高动作,角度可逐步加大;②蹬空增力,取卧位,屈膝屈髋同时踝关节极度背伸,向斜上方极力蹬踏,并使足尽量折屈;③搓㨰舒筋,取坐位,足踏在竹管上,做前后滚动竹管动作重复 30 次。功能训练每日 2 次。
2.2 对照组
取犊鼻、内膝眼、阳陵泉、梁丘、血海、足三里、阿是穴。患者采取仰卧位,屈膝、腘窝下置棉垫,放松膝关节,保持膝关节屈曲 135°位置,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 0.30 mm×50 mm 毫针快速刺入,行提插捻转法,得气后连接 G6805-2 型电针仪,选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留针 30 min。每日治疗 1 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 10 d 为 1 个疗程,休息 1 d 后继续第2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由专人进行疗效评定。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相关标准拟定。
治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无骨擦音,无晨僵。
显效: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尚可,关节不肿不疼痛,上下楼梯轻度不适,关节活动时无骨擦音,无明显晨僵,胫骨内上髁或髌骨轻压痛。
有效: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功能较前好转,局部疼痛减轻,上下楼梯疼痛较前好转,关节活动时偶有骨擦音,晨僵较前减轻。
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关节活动功能无好转,上下楼梯疼痛、关节肿大、局部压痛、晨僵无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
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
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由表 1 可见,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3%和 96.6%,对照组分别为 28.3%和 78.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膝骨关节炎也称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多见于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肥胖者居多。本病属中医学“骨痹”、“筋痹”范畴,以肝肾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劳损为外因,瘀血及痰湿为病理产物,属本虚标实证。《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说明中老年人的骨骼、肌肉系统有一个衰老、退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与肝脾肾关系密切[5]。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KOA 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据统计60 岁以上人群中 50%人群在 X 线摄片上有骨性关节炎的表现,75 岁以上的人群中有 80%出现骨性关节炎病症状[6] ,中国农村有临床症状的 KOA 发病率明显高于城镇[7]。
灸法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在近代被不断地深入研究,尽管热敏灸的机理尚未阐明,但其疗效是客观存在的[8]。热敏灸疗法的核心在于选取热敏化的穴位,使之激发循经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调整脏腑经络气血,从而大幅度提高临床疗效[9]。腧穴热敏灸现象主要包括透热、传热、扩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或产生其它非热感觉等[10]。以上几种灸疗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而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热敏化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最佳刺激为 艾灸热刺激。许多研究表明[11],热敏灸在多种痛症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该疗法温通经络、益气固表,可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增强人体免疫力。
KOA 患者常因关节疼痛畏惧运动,进一步引起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并行成恶性循环[12]。功能训练可提高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阻断恶性循环,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对促进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关节囊扩张度恢复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热敏灸配合功能训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之功效,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炎周围肌肉韧带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且操作简单,无任何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张乃峥,施全胜,张雪哲,等.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2):84-87.
[2] 陈百成,张静.骨性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8- 565.
[3] 岑泽波.中医伤科学[M].第 1 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55- 57.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87.
[5] 彭卫国,邹学农,孙才江.膝骨关节炎患者性激素水平测定及临床初步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3):12-14.
[6]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 3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337.
[7] Kang X, Fransen M, Zhang Y, et al. The high prevalence of knee osteoarthritis in a rural Chinese population: the Wuchuan osteoarthritis study[J]. Arthritis Rheum, 2009,61(5):641-647.
[8] Liu MJ, Wang K, Ren CJ.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n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acupoint injection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3,11(3):173-176.
[9]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06, 47(12):905-906.
[10] 陈日新.以腧穴热敏化为入门向导,开创艾灸调控人体机能新天地[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1):57-60.
[11] 田宁.热敏灸疗法在痛症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09, 16(7):107-108.
[12] 许之林,高鹏,张智海,等.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前等速肌力测试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3):204-205.
收稿日期 2013-03-07
作者简介:刘敏娟(1973 - ),女,主管技师
通讯作者:王魁(1972 - ),男,主管技师,主要从事针灸康复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