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服务热线:400-856-0586
(转自 新中医 2010 年 11 月 第 42 卷第 11 期 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November 2010 Vol. 42 No. 11,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气血虚弱型荨麻疹疗效观察
付勇 1,吴俊 2,邹国明 2
1. 江西省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2.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 摘要 ] 目的: 观察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气血虚弱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 例气血虚弱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 2 组各 40 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中药 (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丹参、荆芥、黄芪各15g,太子参 20g,炒白术、茯苓、乌梢蛇、防风、白鲜皮各 10g,甘草 6g ) 治疗; 对照组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中药治疗,中药方同治疗组。2 组均治疗 10 天为 1 疗程,2 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间间隔 1 天。结果: 愈显率治疗组为 82. 5% ,对照组为 42. 5% 。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 0. 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 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 P < 0. 05)。2 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 0. 05)。结论: 运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气血虚弱型荨麻疹疗效优于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中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荨麻疹; 气血虚弱型; 灸法; 热敏灸; 八珍汤
[ 中图分类号 ] R758. 2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256 - 7415 ( 2010 ) 11 - 0089 - 02
荨麻疹中医学称之为 “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季节,男女皆可患病。多因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进食鱼虾海味,脾胃湿热,气血虚弱等诸多因素而致人体腠理疏松、营卫失调所致。气血虚弱型荨麻疹多为久病之后身体虚弱发病,皮疹淡,遇热可稍缓解,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近几年,笔者运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气血虚弱型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诊断标准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中医证候符合气血虚弱型诊断标准。①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②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③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④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⑤皮疹经过 3 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为慢性荨麻疹。
1. 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荨麻疹气血虚弱型的诊断标准。②治疗前 1 月内未用过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③患者同意参加观察,并能在观察中密切配合。④所选患者均为症状与体征积分 > 8 分者。
1. 3 排除标准 ①在近 1 月内参加过其它临床试验的病人。②合并湿疹、异位性皮炎患者。③有严重原发性心、肝、肾、血液或严重影响其生存的疾病。④对治疗药物过敏或对治疗方
案不能耐受者。⑤中医辨证为其他证型者。⑥研究者认为不宜入选的其他原因。
1. 4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源于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和皮肤科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均为气血虚弱型荨麻疹患者,共 80 例,随机分成 2 组。治疗组 40 例,男 22 例,女 18例; 年龄 21 ~ 69 岁,平均(33. 70 ± 6. 57 )岁; 病程均在 2 月以上,最长 16 年。对照组 40 例,男 19 例,女 21 例; 年龄16 ~ 64 岁,平均 ( 32. 50 ± 8. 36 ) 岁; 病程均在 2 月以上,最长13 年。2 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 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 1 治疗组 采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热敏灸: ①热敏穴位查找: 该病热敏腧穴多出现在曲池、肺俞、至阳、神阙、关元、血海及三阴交等穴区,通过艾条悬灸,只要出现以下 1 种以上(含 1 种 )灸感就表明该腧穴已发生热敏化,如: 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麻、痛等非热感等,并标记热敏腧
穴。②操作: 在上述热敏穴区,每次取 2 ~ 3 个热敏腧穴,分别按下述步骤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 4 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 2 分钟温通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 1 分钟加强热敏化,循经往返灸 2 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③施灸剂量: 最佳剂量以每穴完成热敏态转化为消敏态为准。每天治疗 1 次。中药方选八珍汤加减,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丹参、荆芥、黄芪各 15g,太子参 20g,炒白术、茯苓、乌梢蛇、防风、白鲜皮各 10g,甘 草 6g。 每 天 1 剂 , 水 煎 , 取 汁 400mL, 分 早 晚 2 次 口服。上述治疗 10 天为 1 疗程,治疗 2 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间间隔 1天。
2. 2 对照组 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 中药治疗 。 辨证穴位灸: ①取穴: 曲池、风门、肺俞、神阙、关元、血海、三阴交。②操作: 每次随机选取 3 个腧穴,不避热敏腧穴,每穴温和灸 15 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天治疗 1 次。中药方同治疗组。治疗 10 天为 1 疗程,2 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间间隔 1 天。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 1 观察指标 参考欧洲 Benav - ides 的研究 [2],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及风团的大小、数目、持续时间等评分,见表 1。并根据治疗前后积分按下列公式计算积分指数: 积分指数 =( 治疗前总积分 - 治疗后总积分 ) / 治疗前总积分 × 100% 。
3.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4.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 ( x ± s) 表示,率的比较采用 χ 2 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 t 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 1 疗效标准 痊愈: 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积分指数为 100% 。显效: 风团基本消退,复发时间延长,频率减少,基本无瘙痒,积分指数为 60% ~ 99% 。有效: 风团有所消退,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积分指数为 30% ~ 59% 。无效: 风团及瘙痒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积分指数 < 30% 。痊愈加显效计为愈显。
4. 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2。愈显率治疗组为 82. 5% ,对照组为 42. 5% 。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 0. 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3 2 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 见表 3。2 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 P < 0. 05)。2 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 05)。
5 讨论
荨麻疹归属于中医学瘾疹的范畴。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很早,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已有 “瘾轸”之名, 《诸病源候论·风痦痛候》说: “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痦痛。”《证治要诀》说“食鸡肉及獐、鱼动风等物”会导致本病的发作。风邪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但风有内外之分,证有虚实之别,气血虚弱型荨麻疹多由肺脾气虚,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易袭,致营卫不和而发本病; 或因血虚之人,或妇女胎产之后,失于调养,虚风内生,而致本病。患者多为体虚之人,病程长,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或数年不愈,劳累后则发作加剧,伴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细弱。该病目前西医暂无特异性治疗方案。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其最佳刺激为 艾灸热刺激,艾火温热,可直达经络,补虚起陷。热敏灸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腧穴,可激发经气,产生透热、扩热、传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发动感传,开通经络,乃气至病所。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热敏悬灸关元能温补元气、调补阴阳; 肺俞能疏风散寒、宣利肺气; 至阳能温督通阳、固卫实表; 曲池能解表、祛风、退热; 血海能养血活血、祛瘀; 三阴交能调血、补脾、养阴。众穴合灸,补益气血、祛风止痒。八珍汤方中太子参与熟地黄相配,益气养血; 白术、茯苓健脾渗湿; 黄芪补气健脾,协太子参益气补脾; 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黄补养阴血; 川芎活血行气,丹参活血祛瘀,使之补而不滞; 防风、荆芥、白鲜皮解表、祛风、止痒; 乌梢蛇搜风通络、止痒;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阴阳并用,气血双补,具有益气养血之功效。热敏灸配合中药八珍汤治疗气血虚弱型荨麻疹可达标本兼治之功。运用上述方法治疗气血虚弱型荨麻疹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中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ZY / T001. 1 ~ 001. 9 - 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 .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5.
[ 2 ] 马虹,黄洁夫 . 临床医生用药大全 [ M ] . 广州: 广东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0: 157.
( 编辑: 高锦丽 )
[ 收稿日期 ] 2010 - 08 - 05
[ 作者简介 ] 付勇 ( 1977 - ) ,男,副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及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 ] 邹国明 ( 1976 - ) ,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皮肤专业临床及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