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凯敦电子 做您身边的健康守护者

【转载】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哮喘机理初探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7.17

(摘自 新中医 2011 5 月 第 43 卷第 5 期,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哮喘机理初探

 

马洪举1,张洪来1,徐振华2,陈日新3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3. 江西省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关键词] 哮喘;针灸疗法;热敏灸;机理

[中图分类号] R25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6-7415 2011 05-0148-02

 

2006 年来,笔者参与腧穴热敏化艾灸(以下简称热敏灸)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优化方案研究,显示热敏灸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对其机理从理论上作初步探讨。

1 哮喘缓解期以阳虚为本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以出现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主要表现的肺系发作性疾病。其病性为本虚标实,发作期用宣肺平喘、降气化痰法治疗大多能缓解,但极易复发,如何根治本病关键在于缓解期本虚的治疗[1]。哮喘缓解期,因日久伤及正气,患者往往表现出喘促,胸闷气短,咳嗽吐痰,疲倦自汗,纳呆发力,呼多吸少,动则喘促,口唇紫暗,腰腿酸软,头晕耳鸣;或有肢体浮肿,舌紫苔白,脉沉细等以肺脾肾阳虚为主的症状。前贤对此也有系统的认识,如 《景岳全书》 认为:“凡虚喘之证无非由气虚耳,气虚之喘十居七八。” 《证治心得》 说:“虚喘有二,一者出乎脾肺,夫肺为气之主,而脾则肺之母也,脾肺有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一者由乎肝肾,夫肾为气之根,而肝则肾之子也,肝肾有亏则气不摄纳,不纳则浮散而喘。”肺阳虚不能主气,肺主气失职,则呼吸之气失序、全身之气化失常,气化无力则主水无权,水湿不行则痰浊内蕴;气虚卫外不固,更易受致外邪侵袭。脾阳虚则运化水湿不力,积湿生痰,痰湿内蕴,反滞肺的宣发肃降;肾阳虚则主水无权,水湿内泛,聚而生痰,上干于肺,使肺气出纳失司;肾阳虚则摄纳无权,纳气失职,气不得下发为喘;肾阳虚不能温煦肺脾之阳可致肺脾更虚。其三脏之间交互影响合并同病,故肺脾肾阳气亏虚是哮喘发作的主要内因。阳虚气弱又能加重寒痰瘀阻,寒痰瘀阻又会损伤阳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阳虚之因除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外,还与久病伤阳、痰瘀损伤密切相关。严重哮喘者命门火亏,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出现“喘脱”的危候。

2 热敏灸特点

热敏灸属于临床上应用疾病反应点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如同阿是穴、硬结点、皮温改变等,构成了疾病体表征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反映了疾病的某些病理特点,它们或单独存在,或相互并存[2]。这种病理反应点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疾病反应点是动态的、个体化的、敏化态的腧穴[3]。热敏灸既是腧穴的一种病理反应,又是治疗的最佳手段,同时施以个性化治疗,达到充足的灸量,往往能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

人体在病理状态下,腧穴热敏化的发生率平均为 70% 左右,因此,运用热敏灸治疗疾病在临床上有很大发挥空间,且往往疗效显著[4]。腧穴热敏化的现象包括: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艾灸局部或远处肌肉出现不自主的运动,艾灸合谷穴出现百会穴冒冷气的等不寻常现象,可以肯定这些应该也是腧穴热敏化的现象之一。这些热敏化的腧穴就如通向病所的钥匙,好好利用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3 热敏灸治疗哮喘机理

热敏灸治疗哮喘,选取穴位以背俞穴、肺经穴位及胸前区穴位为主,这些穴位既发挥了本经治疗作用,又有局部治疗作用。背俞穴为五脏六腑之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与脏腑密切相关,且隶属足太阳膀胱经,居于督脉两旁,足太阳膀胱经为“诸阳之属”,督脉为“阳脉之海”、“督领经脉之海”,两者经气相互交会。根据 《难经·六十七难》 “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论述,临床上脏病多选其背俞穴。因此,艾灸背俞穴能起到温阳益气、化痰祛瘀、调整脏腑之作用;肺经穴位的本经治疗作用和临近穴位的局部治疗作用,都能起到温肺化痰,疏通经络、降气平喘的作用。热敏灸继承了传统艾灸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的作用,其优越点还在于使治疗作用直达病所,实现艾灸个性化治疗。哮喘的病性是本虚标实,未发之时以肺脾肾三脏之虚为主,此时应扶正治本,如 《景岳全书·喘促门》 所说:“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宜量加消散,此等证候,当倦倦以元气为念,必致元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因此,热敏灸温补元阳,补肺脾肾阳气,温化伏留痰湿,能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现代研究证实[59],艾灸能降低大鼠血浆和全血黏度、REHt,提高血清和脑组织中 SOD,降低 MDA,减少 NEDANO 的含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中医血瘀症状;艾灸对肺功能指标静息通气量、深吸气量、补呼气容积、最大通气量、潮气量、肺活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及 1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 1 秒钟、2 秒钟、3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比值均有显著改善;艾灸可使血清中 IgESIL- 2R 的显著下降和 T3T4T8T4/T8 NK 细胞含量的显著升高。笔者的研究结果也初步提示,热敏灸治疗能显著改善畏寒、气短、易感冒等症状,且有效提高哮喘患者肺功能FVE1 PEF 水平。因此可以认为艾灸治疗哮喘是通过促进循环、控制炎症、调节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内分泌功能来实现的,具有现代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建.试论喘有夙根[J ].新中医,200032(6)34.

[2] 林文注,王佩.实验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J ].中国针灸,200727(3)199- 202.

[4]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唐照亮,宋小鸽,袁静,等.艾灸对寒凝血瘀证大鼠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20006(4)253.

[6] 何扬子.CO2激光灸对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作用[J].中国针灸,199515(3)1- 5.

[7] 洪海国,陈汉平,严华,等.化脓灸对治疗支气管哮喘不同阶段与证型疗效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717(6)325- 326.

[8] 吴炳煌,林宏,吴明霞,等.灸神阙对支气管哮喘外周血 T 细胞亚群含量变化观察[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66(4)30- 31.

[9] 方向明.血清 SIL- 2R 在艾灸治疗哮喘豚鼠中的作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5)315- 316.

(编辑:冯天保)

 

[收稿日期] 2010-10-22

[基金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编号: 2006BAI12B04-2

[通讯作者] 徐振华 (1970-),男,副主任医师。

 

咨询热线

400-85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