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凯敦电子 做您身边的健康守护者

【转载】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研究概况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6.03

(摘自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 3 月第 27 卷第 3 期,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研究概况*

田浩林1,韩为2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61

Research Summarie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the sign of Stroke

TIAN Haolin1, HAN Wei2

1. graduate faculty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hui Hefei 230038,China

2.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hui Hefei 230061,China

【关键词】 中风先兆;针灸;综述

Keywords the sign of Stroke, acupuncture, summary

据相关文献报道[1],目前中风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的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 150   200 万新发中风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16   219/10 万人,我国现存中风病患者  700  余万人,其中大概有 80% 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我国近年来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缺血性中风却明显上升 [2-3]。中风先兆作为中风发生前的预警信号,也就成为预防中风发生的关键点。中风先兆一旦转为中风病后,大多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其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4],并且又因其治愈率低,医治费用较高,给患者本人及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增添诸多负担。因此,正如韦彪所论,早期识别小卒中,将“治未病”思想贯彻到脑卒中防治过程中,积极干预,以对减少症状性卒中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5]。现就近年来的研究作出如下综述。

中风先兆概述

1 中风先兆病名

“中风先兆”这一病名是由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中最早提出“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6]。历来,中风别名很多,中风先兆同样也是,李红香[7]在研读大量文献后,认为中风先兆又有“微风”、“中络”、“小中”、“小中风”等别称,从中不难看出历代医家对中风先兆的重视。曹雅琼[8]将无症状性脑卒中遵循中医命名的继承性原则将其纳入中医中风先兆范畴。并通过研究发现,西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中风先兆在临床表现上有着相同之处,在疾病演化发展上也存在密切联系。

2 中风先兆临床表现

《太平圣惠方》“凡人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五月前,非时足胫上忽发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候也”。《卫生宝鉴》“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疾也”。《针灸资生经·中风》“其状觉手足或麻或痛,良久乃已,此将中府之候…其状觉心中溃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麻,此将中脏之候…人之中风,心腹中多大热而后作”从针灸临床角度提出中风先兆之症状[9]。张锡纯认为中风病皆有征兆:是脉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或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和缓之意。头目时常眩晕,或觉脑中昏聩,多健忘或常觉疼或耳聋目胀。胃中时觉有气上冲,阻塞饮食下行或有气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心中常觉烦躁不安或心中时发热或睡梦中神魂飘荡。或舌胀,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

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动脚踏不移等[10]。孙蓉蓉等[11]认为“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但中风先兆表现复杂多样,非止一端。比较常见的症状有头晕;肢体麻木;口角歪斜;汗出异常。

中风先兆诊断标准亦可根据全国第六次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制定的《中风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风先兆主症: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言语蹇涩,一过性全身瘫软,一过性晕厥,瞬时性视物昏暓,步履不正。次症:头胀痛,手指麻,筋惕肉瞤,神情呆滞,倦怠嗜卧[12]

中风先兆的现代医学检测指标

徐蕾等[13] 150 例中风先兆患者做了血浆内皮素 -1Endothelin-1ET-1)水平测定,研究发现 ET-1水平与中医中风先兆呈正相关性。故可通过测定有中风危险因素患者的 ET-1 水平,以预测中风先兆发病。陈蓓蕾[14]检测对比分析 70 TIA 患者及 70 例健康人血液,发现检测血液范威氏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凝 血 因 子 F Ⅷ:C 水 平 将 有 助 于 诊 断 和 治 疗TIA。何建国[15]通过探讨 TIA 患者脑氧供需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发现 TIA 患者脑氧供需及凝血指标存在明显异常,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苏爱民[16]50TIA患者进行血液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发现 TIA 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特别是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最为突出。而李林文[17]发现纤维蛋白原是 TIA 发展至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是 TIA 近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研究

1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

吴伟凡等[18] 120 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取穴:百会、风池、风府、合谷、太冲。发现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得出结论,针刺能有效治疗中风先兆证,降低中风发生率。章小平等[19] 86 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2 例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配合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 54 例,予以针刺治疗,取穴:风池、风府、合谷、太冲、百会,临证加减。经治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俞年塘等[20] 70 TIA 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 35 例。在 70 例患者当中,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疗法,西药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经治疗显示,就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时段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通督调神针刺处理中风先兆有其独特疗效和显著地临床优势。易宣超[21]对治疗组采用针灸为主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无针灸综合疗法。结果显示,治疗组近、远期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是治疗中风先兆的最佳疗法。卢永屹[2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干预。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干预具有显著缓解中风先兆的作用,并可降低中风发病率。孟庆良等[23] 71 TIA 患者采用头针治疗,取体征对侧运动区上 3/5,感觉区上 3/5,双足运感区。结果显示,71 例患者痊愈 53 例,占 74.7%;好转 16 例,占22.5%;无效 2 例,占 2.8%,有效率为 97.2%。得出结论,头针可使 TIA 患者的缺血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液供应,功能得以恢复。

2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治疗中风先兆

郑淑云[24] 84 例中风先兆患者采用针刺配合活血益气方及西药治疗,对照组 72 例单纯用西药治疗对比疗效。其中针灸处方以手足阳明经穴、头穴为主,选取百会、四神聪、头皮运动区、风池、风府、曲池、合谷、血海、阳陵泉、丰隆、三阴交等。经治疗显示,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故针刺配合活血益气方可作为治疗中风先兆的有效方法。刘征[25] 89 例中风先兆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针刺选取阳明经经穴、头穴为主,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血海、阳陵泉、丰隆、三阴交等。穴位敷贴选取双侧足三里采用“发泡灸”。结果显示,治愈率 80.90%,愈显率93.26%,有效率为 95.50%。得出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敷贴疗法治疗中风先兆不仅安全而且效果明显。孙慧君等[26]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方口服治疗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 96.7%,对照组 80.0%。得出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 TIA 临床疗效确切。杨旭[27]将中风先兆患者 88 例采用针药护理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有效率为 96.5%

3 艾灸治疗中风先兆

陈明人等[28]将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共性干预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敏灸干预,治疗 6 个月。热敏穴位选取经测知出现穴位热敏的双侧风池、足三里、神阙。结果显示,热敏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1)。提示热敏灸具有显著缓解中风先兆的作用。邓柏颖等[29] 150 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0 例,采用化脓灸治疗,对照组 50 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此外,两组同时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全血粘度、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调节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化脓灸对中风先兆有一定作用。于颖梅等[30]将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艾灸 2 组,对艾灸组分别给予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艾灸干预,结果显示,艾灸有助于降低中风先兆患者 TG水平,连续 60 次的艾灸治疗降低 TG 作用明显,且随艾灸次数增多降脂作用更强(P<0.05)。从而通过调整血脂水平以减少血管事件—中风先兆的发生。

4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治疗中风先兆

易宣超等[31]将中风先兆低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 2 个对照组,每小组各 30 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基本疗法,针灸取穴:百会、神阙、足三里予以温针灸,太冲,太溪,三阴交,风池,完骨,天柱,合谷,四神聪;对照组Ⅰ采用艾灸加基本疗法,艾灸选取:百会,神阙,足三里予以悬起灸;对照组Ⅱ采用基本疗法,治疗三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均高于各对照组(P<0.05),对照组Ⅰ疗效优于对照组Ⅱ(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Ⅰ组 73.3%,对照Ⅱ组 43.3%。提示针灸加上基本疗法是治疗 ABCD2模型下低危中风先兆患者的最佳方法,针刺、艾灸对中风先兆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江小荣等[32]把风痰瘀阻型中风先兆患者 50 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并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 80%,对照组 68%。提示针药合用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先兆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实验研究

1 针刺为主实验研究

李军岩等[33]通过研究发现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皮质酮异常波动具有显著地调控作用。提示针刺预处理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缺血时皮质酮过度分泌,从而进一步调整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ocortical axisHPA 轴)功能而产生。韩雪梅等[34]通过采取针刺“百会”透“前顶”的针刺方法,同时配合电针来探讨大鼠脑缺血及针刺预处理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研究发现脑缺血诱导了 EPO 的表达,而针刺预处理后 EPO 在缺血周边区表达更明显(P<0.05)。提示EPO 参与了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神经营养和血管生成双重作用来完成。唐伟等[35]通过观察针刺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得出针刺预处理可通过减轻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从而发挥抑制神经元凋亡的结论。不仅如此,还发现针刺预处理可减轻微血管损伤及脑水肿而对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36]

2 艾灸为主实验研究

华金双等[37]通过探讨艾灸预处理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机制,选取百会、大椎、足三里等穴进行艾灸预处理。发现艾灸预处理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可通过促进 70 kDa  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70 kDa proteinHSP70)及 HSP70mRNA 表达高峰提前而实现,从而对缺血后的神经元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另外,还通过对针灸预处理抗脑水肿作用的研究,在同样选取百会、大椎、足三里等穴进行艾灸预处理之后,采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水分含量。结果显示,艾灸预处理能够相对较早的抑制脑水肿的恶化进程,对早期阻断缺血性级联反应、减轻神经元损害具有重要作用[38]。孙忠人等[39]通过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发现艾灸预处理可作为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有效手段。

小  结

综上所述,目前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出现年轻化趋势,因此对中风先兆的治疗刻不容缓。针灸治疗中风先兆无论是从其丰厚的理论依据还是从其临床案例和动物实验都有力的说明,针灸治疗中风先兆具有实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及良好的临床疗效等优势,并有望成为治疗中风先兆的主要手段。针灸早期有效干预治疗中风先兆尤其是缺血性中风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就查阅的文献来看,直接采用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研究案例还比较少,样本量不大,缺少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因此,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通过增加临床样本量,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的作用机制,提供更为严谨的循证医学依据,以使其在针灸治疗中风病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发展,从而在本病的防治上能够充分发挥针灸特色优势,为更多的中风患者提供更为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 .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59.

[2]  李松 .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浅述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121.

[3]  陈怀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指南》解读 [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1:949-954.

[4]  刘 飞,张 雪 娥 . 中 风 的 中 医 药 防 治 [J].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2013:124.

[5]  韦彪,谢道俊 .“治未病”指导小卒中防治探析 [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243:237-239.

[6]  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中风论第十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

[7]  李红香,戴慎 . 中风先兆证相关名称及防治的文献探源 [J]. 吉林中医药,2011312:175.

[8]  曹雅琼,张启明,刘中华等 . 无症状脑卒中可归为中医中风先兆[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4:434.

[9]  王荣,李长生 . 从中医学对中风先兆的认识谈中风病的预防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1:1341.

[10]  田立军 . 张锡纯治疗中风病经验探析 [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4:333.

[11]  孙蓉蓉,过伟峰,李婷婷 . 中风先兆及其防治 [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198.

[12]  肖诗鹰,王玉来 . 中风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J].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6:66.

[13]  徐蕾,张钟爱,奚智蕾等 . 中风先兆证 ET-1 水平 150 例分析 . 江苏中医药,20052611:14.

[14]  陈蓓蕾,李晓波,袁成林 . 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患者多种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 [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79:834-836.

[15]  何建国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氧供需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观察 [J].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68-1069.

[16]  苏爱民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5:2889.

[17]  李林文,胡屹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2:532-534.

[18]  吴伟凡,赵玉驰,吴伟等 .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研究 [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1:12.

[19]  章小平,刘悦,林雪霞 .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证 54 例疗效观察 .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0.

[20]  俞年塘,韩为,张玲等 . 针刺预处理对卒中早期预警的研究 [J].中国针灸,20133311:980-984.

[21]  易宣超,吴清明,刘未艾等 . 以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先兆症临床研究 [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351-369.

[22]  卢永屹 . 针刺干预中风先兆疗效观察 [J]. 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0:10.

[23]  孟庆良,孟凡辉 . 头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1 [J],上海针灸杂志 .20102911:730.

[24]  郑淑云 . 针刺配合活血益气方治疗中风先兆 84 [J]. 四川中医,2011299:112.

[25]  刘征 . 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先兆 89 [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08:22.

[26]  孙慧君,张航 . 益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0 [J]. 中医研究,2014271:48.

[27]  杨旭 . 针药护理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先兆 88 例疗效观察 [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1:19.

[28]  陈明人,迟振海,张波等 . 热敏灸干预中风先兆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江西中医药,201142337:21-23.

[29]  邓柏颖,谢感共,罗敏然 . 化脓灸对中风先兆及其全血黏度、血脂近期影响的观察 [J]. 中国针灸,20032312:731-734.

[30]  于颖梅,李冰,张博,等 . 不同频次温灸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J],北京中医药,2012316:443-446.

[31]  易宣超,蒋谷芬,李芸,等 . 针灸加基本疗法治疗 ABCD2模型下低危中风先兆患者的临床研究 [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323:64-67.

[32]  江小荣,李贤,覃翠 . 针药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先兆临床观察 [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4:243.

[33]  李军岩,袁芳,陈泽斌 . 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 [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2:9-11.

[34]  韩雪梅,常颖,赵晴等 . 针刺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耐受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诱导作用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4:1762-1764.

[35]  唐伟,孙忠人,王卓尔等 . 针刺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4:209.

[36]  唐伟,王威,白鹰等 . 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微血管损伤及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J].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3:65-68.

[37]  华金双,李丽萍,孙忠人 . 艾灸预处理对缺血性大鼠 HSP70 蛋白及 HSP70mRNA 表达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6.

[38]  华金双,孙忠人 . 艾灸预处理抗脑水肿作用研究 [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01:54-55.

[39]  孙忠人,王振宇,华金双 . 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J]. 针灸临床杂志,2011 271:52-54.

收稿日期:2014-12-15 审稿:汪瀚 责任编校:吴倩

*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 1301042217

通讯作者:韩为(1972-),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田浩林,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在读研究生

咨询热线

400-85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