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敦

无烟热敏灸治疗仪 招商代理 凯敦品牌

健康百科
学会这些取穴技巧,做灸疗更加得心应手

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意思是说磨刀虽然会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做艾灸也是一样,学好怎么取穴,做灸疗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技巧有如下几个,要牢牢地记在心中哦:

一、经验取穴法(简易取穴法)

此法简便易行,适合平常人使用,举几个例子:

1.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即是百会穴;

4.百会穴


2.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

3.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上为劳宫穴;

4.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风市穴。

二、体表标志法

根据人体的一些自然条件来作定穴的一种标准。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继续举几个例子:

1.两眉中间,是印堂穴;

2.鼻尖,是素髎穴;

3.鼻唇沟的中点,是人中穴;

4.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膻中穴;

161.膻中穴

5.肚脐眼,是神阙穴;

6.肚脐眼旁开2寸,是天枢穴。

三、骨寸分度法

骨度分寸法,又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如把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作十二寸,腋横纹至肘横纹作九寸,前发际至后发际作十二寸等。

3-1

3-2

3-3

以内关穴为例,内关穴在手掌侧腕横纹上2寸,而从肘横纹到腕横纹总共是12寸,2寸就是12寸的六分之一处。

骨度分寸法中,将人体各部位分成若干等份,每一等份作为1寸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按照此种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肥瘦,折量的分寸都是一样的,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了在不同人身上定穴的难题。

四、指寸取穴法(手指比量法、指寸法)

指寸取穴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被取穴者本人的手指做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

1.中指同身寸:

以中指中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做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

《备急千金要方》有说 :“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

又称“一夫法”,也即以示指(食指)、中指、环指(无名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2节横纹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

而以示指(食指)、中指、环指(无名指)三指相并,以中指第1节横纹处为准,量取3横指为2寸。

78651a0bbb664cf19d697fe38d0f3a4c_th

注意:指寸取穴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看完之后还是觉得很复杂?那么你可以选择热敏灸疗法,它比传统艾灸的简单多了。

热敏灸是什么呢?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手法跟传统艾灸的悬灸相似,但是找穴位非常简单,只要在穴位附近探查,找到有热敏反应的点来施灸就可以了。

热敏穴位并不是固定的,它会在疾病对应的热敏高发区内出现。在后台回复“治疗”,可以快速地找到热敏灸治疗篇的内容哦。

随着中医科技的不断提高,热敏灸已经可以摆脱传统的艾条和热敏灸条的局限,利用高度模拟高质量艾条所发出来的红外光谱来达到热敏灸的效果。能做到这个效果的产品,就是我们这款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研制的凯敦热敏灸仪

最后,我们来谈谈常用穴位的简易取穴方法。

中府穴:

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人三角窝处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

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列缺穴:

1、两手张开虎口,垂直交叉,一侧食指压于另一侧的腕后桡侧高突处,当食指尖所处赤白肉际的凹陷即是本穴。

2、自然标志取穴法:握拳,掌心向内,手腕稍下垂,腕后桡侧可见一高突骨,其上方用力握拳时可见之凹陷即是本穴。

太渊穴:伸手置台面,掌心向上,手掌后拇指所在侧(桡侧),可触及一小圆骨(大多角骨)的外侧(桡侧)下缘,当掌后第一横纹有脉搏搏动处即是本穴。

鱼际穴:屈肘立掌,手掌桡侧掌指关节后第一掌骨中间,赤白肉际处(即手掌面与背面交界处)即是本穴。

合谷穴:

1、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向前弯曲压在对侧的拇、食指指蹼上,拇指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2、拇、食指并拢,两指掌骨间有一肌肉隆起(骨间背侧肌),隆起肌肉之顶端即是本穴。

阳溪穴:拇指向上翘起,腕横纹前露出两条筋,即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两筋与腕骨、桡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正中即是本穴。

手三里穴:横肱屈肘立掌,桡侧肘横纹头(曲池穴)往前二横指(曲池穴与阳溪穴连线上)处即是本穴。

曲池穴:

1、仰掌屈肘成450 角,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即是本穴。

2、仰掌,微屈肘,肘横纹头与肘关节桡侧的高骨(肱骨外上髁)的中点即是本穴。

迎香穴:或仰靠位,鼻唇沟平鼻翼外缘中点处即是本穴。

颊车穴:

1、食指第一指指关节宽度,由下颌角前上方量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由下颌角向前上方摸有一凹陷,用手掐切有酸胀感,上下牙咬紧时局部有一肌肉隆起处即是本穴。

下关穴:

1、闭口,以食指第一指指关节宽度,由耳屏向前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闭口,由耳屏向前循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突起),这一凹陷即是本穴。

天枢穴:

1、由脐中水平旁外四横指(食、中指,同身寸)处即是本穴。

2、由脐中作一垂直于腹正中线的水平线,再由两乳头各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者(过乳头平行线与过脐水平线)之交点,再取本交点与脐中的中点即是本穴。

归来穴: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一横指,中极穴旁外两横指处即是本穴。

犊鼻穴:

1、屈膝,髌骨下缘,髌韧带(髌骨与胫骨之间大筋)两侧凹陷,外侧凹陷正中即是本穴。

足三里穴:

1、屈膝成90度,由外膝眼(犊鼻)往下四横指,小腿两骨之间(胫、腓骨),距胫骨约一横指处是本穴。

2、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直指向下,中指尖的指处即是本穴。

上巨虚穴:外膝眼(犊鼻)穴向下直量二次四横指处,当胫、腓骨之间即是本穴。

丰隆穴:外膝眼(犊鼻)穴与外踝前缘平外踝尖处连线的中点,距胫骨前脊约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解溪穴:平卧足背屈,踝关节前横纹中两条大筋(伸趾长肌腱与伸姆长肌腱)之间的凹陷处,与第二足趾正对处即是本穴(。

三阴交穴:以手四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即是本穴。

阴陵泉穴: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即时本穴。

血海穴:

1、仰卧床上,用力蹬直下肢,髌骨内上缘上约二横指处鼓起之肌肉(股内收肌)的中点即是本穴。

2、坐位,屈膝成90度角,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膝盖上,其拇指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肩外俞穴:先取大椎穴,由大椎穴往下推一个椎骨之棘突下即是督脉人陶道穴,由这一穴位向双侧各旁开四横指处,当肩胛骨内侧缘处即是本穴。

肩中俞穴:先取大椎穴,由大椎穴向双侧旁开二横指(约2寸)处即是本穴。

肺俞穴:由大椎穴(参考大椎穴)往下推三个椎骨即为第三胸椎,由此椎棘突下双侧旁开两横指(食、中指)处即是本穴。

心俞穴: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七胸椎)往上推两个椎骨即第五胸椎骨棘突下双侧各旁开二横指(食、中指)处即是本穴。

膈俞穴:正坐或俯卧位,从肩胛骨下角水平摸到第七胸椎,由其胸椎棘突下(即至阳穴)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肝俞穴:体位如上,由第七胸椎再向下摸两个椎体,即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胆俞穴:由第七胸椎再向下摸三个椎体,即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脾俞穴: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二腰椎(参考命门穴取穴法),由第二腰椎往上摸三个椎体,即为第十一胸椎,由其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胃俞穴: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二腰椎(参考命门穴取穴法),由第二腰椎往上摸二个椎体,即为第十二胸椎,由其棘突下旁开食、中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肾俞穴:先取命门穴(参考该穴取穴法),由命门穴旁开双侧各二横指(中食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气海俞穴:俯卧位,由第二腰椎向下摸一个椎体,即第三腰椎,由其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大肠俞穴:髂嵴最高点之联线与脊柱之交点即为第四腰椎棘突下,由此旁开二横指(食、中指)处即是本穴。

关元俞穴:由大肠俞平第四腰椎往下一个椎骨即第五腰椎,由此旁开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小肠俞穴:俯卧位,先摸骶后上棘内缘,其与背脊正中线之间为第一骶后孔,平齐该孔的椎体为第一骶椎,由此旁开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膀胱俞穴:俯卧位,先摸到髂后上棘内缘下,其与背脊正中线之间为第二骶后孔,平齐该孔的椎体为第二骶椎,由此旁开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八髎穴:俯卧,骨盆后面,从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一高骨突起,此处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平齐,骶骨正中突起处是第一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第二骶椎棘突之间,即第二骶后孔,即次髎穴。再取尾骨上方之小圆骨即骶角,两骶角之间为骶管裂孔。然后把中指按在第二骶椎棘突处,小指按在骶管裂孔,食、中、无名、小指等距离分开,各指尖端所指处即上、次、中、下髎。

返回
列表
上一条【转载】水泉穴——清热益肾、通经活络的关键穴位
下一条 齐来关注儿童过敏性鼻炎